1.有些人認為,在我國,銅是一種長期短缺的金屬,不存在過剩的問題。銅冶煉能力建設也可以充分利用國外礦產資源。因此,銅冶煉項目不應受到限制。 我認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 誠然,我們確實缺乏銅。例如,2004年,中國的總銅消費量為450萬噸,其中只有100萬噸(22%)是通過自己的礦山生產和廢料回收生產的。其余350萬噸通過進口銅精礦、粗銅、廢銅、電解銅和銅材料來滿足國內需求。 建立銅冶煉企業不是生產銅,而是將銅精礦加工成電解銅。 因此,銅冶煉項目的建設只能將中國對電解銅的需求轉變為對銅精礦的需求,只能改變進口銅系列產品的結構,這與提高中國銅的自給能力無關。
2。開發外國銅資源也是有代價的。 由于中國銅冶煉行業受到外國礦產資源的限制,一些人主張不惜一切代價在國外開發銅資源。這種觀點也值得討論。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充分利用外國礦產資源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好事須做好,也就是說,須付出代價,或者說是經濟上合理的,而不能付出代價。 盡管中國銅資源短缺,但世界并不短缺,這就決定了開發國外銅資源應該有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中國也應該為利用外國銅資源付出合理的代價。 如果在國際市場銅價不合理飆升的情況下,我們急于在國外開發銅礦,廢銅回收肯定會抬高基價,付出沉重代價。 此外,如果不從戰略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審視銅冶煉行業的發展,即使某些銅資源得到控制,也可能無法獲得主動權。 例如,中國控制著世界上較多的鎢、錫、銻和離子型稀土礦產資源,但我們還沒有主動發展這個行業。
進行廢銅回收有著哪些誤區
3。銅價隨時可能大幅下跌。 回顧歷史,1992年國際市場上銅的平均價格達到2700美元,創歷史新高,1999年緩慢下降到1600美元左右,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直到2003年。 2004年,價格飆升至平均2865美元。今年上半年,平均價格為3328美元。11月中旬,現貨價格一度達到4300美元。電解銅價格屢創新高,嚴重背離其價值。 然而,銅供應并不短缺,銅價隨時都可能大幅下跌。 一旦銅價下跌,國外銅礦減產,在我國銅冶煉產能擴張的情況下,過剩銅冶煉產能的矛盾將暴露出來,電解鋁行業的悲劇將在銅冶煉行業重演。 根據銅生產成本分析,從廢銅回收國外噸銅的綜合成本約為1800美元。雖然中國的銅礦品位低,成本高,但只有2萬美元左右。 銅業的巨額利潤遠遠超過了合理水平,這表明銅價蘊含著巨大的風險。